尽管上半年涨幅已接近40%,我们依然对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充满乐观,细分领域龙头仍具有投资价值。
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板块上涨39.91%,行业排名第一,显著跑赢申万A股(6.36%)和沪深300指数(1.41%)。今年医药股的牛市和疫情是分不开的,春节前疫情开始发酵,医药指数1月上涨4.67%,口罩、防护等相关概念领涨;进入2月份后,虽然节后首个交易日市场暴跌,但是疫情相关医药公司都有很好的表现,随着疫情的持续扩散,疫情防护成为了一季度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Q1最重要的投资主线,多只个股持续创下新高,截止到2020年3月31日,医药生物指数涨幅10.85%,位列农林牧渔之后行业排名第二。从4月开始进入2季度,随着生物安全法的出台和国家财政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市场对医药股持续关注,特别在4-5月份,上半年业绩爆发,推动医药股整体走强。
数据来源:wind
医药的牛市,不只是疫情相关个股的牛市,也是核心资产的牛市。2020上半年除了手套、防护、原料药等子版块外,我们也看到了医疗服务、疫苗、骨科等一季度受损的子板块中,龙头个股走出了超过50%以上的涨幅,这说明市场关注的并不只是短期的业绩爆发,同时也重视在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不确定的情况下,需求长期刚性的公司,大多数医药股都具有这个属性,因此我们看到了全市场基金对于医药股整体配置的抬升,医药股普涨的盛宴。
截止到6月24日,医药板块整体TTM市盈率50.72,全部A股(非银)TTM市盈率为24,医药板块相对于全部A股估值溢价率为112%,处于高位水平。如果看细分领域龙头,恒瑞医药TTM市盈率为90.5、爱尔眼科TTM市盈率为153、迈瑞医疗TTM市盈率为73、药明康德TTM市盈率为125,龙头个股的市盈率都处于历史高位,面对当下估值较高的医药股该如何进行投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
数据来源:wind、渤海证券
我们认为,医药板块在当前高估值的状态下,进入到了选赛道还是选公司的博弈中。在过去两年里,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在保持中性并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多数人选择较景气的赛道,因为这样能保证稳定的EPS增长从而每年赚业绩的钱。但在目前估值普遍高位的情况下,自下而上选公司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投资选择。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短期关注和抗疫高度相关的公司,疫情是今年最大的主题,医疗防护相关的新基建(基础医疗投入)、防护物资(口罩、手套、防护服)、抗疫产品(抗疫的中药化药、检测试剂)领域的公司业绩表现一定是最突出的,这类公司的业绩远远好于其他公司,每个季度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期来看,我们认为国内医药行业仍处在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中,疫情的到来加速了趋势的演进,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在医疗资源的配备方面还有巨大的缺口,特别在创新药的使用、人均医生数量、医疗器械用量等方面;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下的CMO、IVD、监护设备相关公司,都获得了更多的海外订单,中国的新冠疫苗在全球的临床进度也处于第一梯队,这次疫情促使行业的细分领域龙头在全球竞争力和认可度方面得到了提升,我们认为国内一批持续创新的优质公司未来在内需和出口都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长期来看,我们对医药行业持续乐观,行业的发展和扩容依赖于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创新产品,创新能力的积累和不断突破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们看到中国的原创新药不断获得突破,一批创新药公司出海在美国开展临床,海外授权给Big Pharma也频频发生;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国已经在心脏瓣膜、主动脉支架、冠脉支架、骨科等领域开发出原创器械和疗法。可以看出,医药行业的头部公司已经具备较好的创新能力,甚至在部分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因此我们对行业长期的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回到经济层面,在宏观层面相对较弱的情况下,不同行业、行业内部不同梯队之间的分化将会十分明显。这样的一种结构化行情,或许正可以突显我们自下而上的选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