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美国OpenAI公司发布基于GPT-3.5大模型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点燃全球范围内的AI投资热情。2023年5月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 ITF World 2023 半导体大会上表示,AI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都被认为是具身智能的落地形式。2023年5月16日的特斯拉2023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全新型号,产品较上一代明显进步。马斯克表示这类产品的需求未来将远超汽车,达到100-200亿台。 2023年8月18日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今年人形机器人的展示明显增多,且展台热度也明显高于工业机器人。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国内初创公司相继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三星、Meta等国际巨头也计划推出各自的机器人计划。虽然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尚不灵活,零部件成本还远达不到大规模商用条件,但只要下游应用场景成熟,产品性能能够达到要求,在大规模量产情况下,伴随工艺进步,零部件降成本速度将非常快。虽然人形机器人真正落地进入工厂或家庭还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产业趋势已经形成,人形机器人正走在商业化的道路上。 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最先落地的场景可能是工业生产领域。一旦人形机器人在功能上能够满足工业生产需求,且成本下降到30万元以下,对工人的替代将会非常快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城镇私营单位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年工资为6.74万元,如果一台人形机器人在3-4年左右时间内能收回成本,对于工厂而言会非常有吸引力。根据国际组织Global Economic Monitor数据,全球70亿人口中目前还有8亿产业工人,假设其中1/4被机器人替代量,将释放 2亿台的需求,假设机器人使用寿命10年,那么其年均需求量在2000万台,将诞生万亿级别的市场。与汽车不同,如果人形机器人面向生产领域,行业集中度会高很多,龙头主机厂如果在产品性能和成本上有较大领先优势,市场份额可能非常高,我们持续关注与龙头公司配套的零部件厂商,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投资机会。 当前人形机器人还处在早期阶段,具体方案还没有确定,最终产品形态可能和现在看到的方案有很大变化。在未来3-5年中,人形机器人可能还会经历产品预期、落地、放量等多个阶段。在当前阶段,我们致力于寻找卡位领先、确定性高、增量弹性大的环节和企业,跟踪不同机器人厂商在方案选择上的变化和趋势。 根据历史教科书的经典定义,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完成于机器制造业的建立,当工业机床被大量应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持续到两次世界大战前;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会极大改变现有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这或许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开始,而当人形机器人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新的人形机器人时,可能意味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完成。 在关注机器人产业本身的发展之外,我们也密切关注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后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当大量产业工人被人形机器人替代时,能否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是否会影响社会消费需求,贫富差距是否会拉大,各国之间制造业的实力是否会发生变化,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End 声明 本文由上海南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撰写,仅供合格投资者参阅。在任何情况下,文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中的内容所引致的直接或间接的投资损益负任何责任。本文版权归上海南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进行转载。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长按二维码关注